风筝教学设计(风筝教学设计一等奖初中劳动教育)

本文目录一览:

《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带反思」

1、【篇一】小学五年级语文《理想的风筝》课件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2、师:好,你说顽强是文眼,但是我觉得顽强这个词,还不能够把刘老师的精神完整地表达出来。那么,这个文眼究竟是什么呢?这个文眼啊,它是一种意象,它一时可能说不清楚,却能包含很多很多。生:我觉得是理想。

3、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放一次风筝(实物)风筝一只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手拿风筝,问:“这是什么?”(板书:风筝),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放飞过风筝, 那么你在放风筝时的心里感受是怎样的?请说一说。

4、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怎么讲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

5、认真开展专题研究,积极作课,以“我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为主线,提高教学质量 11月10日上午,老师在二年级做了一节题为《设计和编辑课程表》的研究课。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整数》反思后的教学设计

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的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计算方法,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意图: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的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计算方法,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需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联系,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例题层次设计,例1依托生活情境,自主计算,理解小数乘法转化方法;例2脱离情境,应用规律自主探索,深化理解。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正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自主探索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培养估算、观察、比较和分析概括能力。

风筝教学设计

1、师:第一种写法中,写清楚了放风筝必须的动作步骤:“托、牵”是准备,“放”是开始,“一紧一松”是让风筝升空的必备动作,牵线人飞快地跑,才能让风筝在空中飘,并且飞去起来。

2、组织教学 教学导入:老师给同学们说一个谜语,看看谁能最快猜出来(课件出示)——天上一只鸟、用线栓得牢、喜爱微风吹、害怕大雨浇。

3、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1 【教学设想】 初读课文,提出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要求,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新词读音,读通课文,扫除语言障碍,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实物导入新课。 出示纸船和风筝。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齐读课题(相机指导:“筝”单独出现时读一声,和“风”交朋友时读轻声。

4、《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第三篇课文,属于阅读课文。

5、教学反思: 对于生词的教学,我常常采用这样的方式。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太多的新意,但应该做到了扎实。高年级学生字词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词义的理解,及积累运用词语的能力。因而在设计时我着重关注了这一点。

6、放飞第一个风筝,出示:(1)算一算,比一比。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比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2)想一想,做一做。15× 6 07×8 学生独立笔算。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成为第一个留下见解的人